買保險真的還需要再只聽業務員的嗎?




保險這份工作到底是做些甚麼?多數人對於這份工作不太熟悉,保險小鍵解先大約介紹一下,大概的工作就是了解不同的保險組合,收集有興趣可接觸的客戶名單,解說保險的重要性,後續的理賠申請跟契約變更,大致上就是如此。以保險小鍵解臥底的黑日子來說,大部分時間,都是在開發客戶上,商品再好,找不到適合的A級客戶名單,再好的業務也沒辦法。理賠服務方面,就知道保了那些保險公司商品,醫療收據跟診斷證明需要幾份,自己跟公司0800聯絡也可以送,至於有些人會說,可以幫人把理賠拉高一點,這點本身就有存疑的可能性,畢竟保險業務怎麼專業,也沒醫生診斷疾病那麼專業,而保險公司的保單條款,在簽約的那一刻,就已經寫明在保單上,什麼疾病對應什麼理賠,可能難度比較高的在於殘扶險部分,因它是最近幾年新出來的險種,跟過去醫療險的病況理賠不同,是屬於狀態的確診,但是也無法事先衡量出哪一個業務員的專業度,也不在此討論。
保險小鍵解想了三年,都無法確定保險業務存在的必要性。那為何一般人不能做自己的業務員,自己決定自己的保險計畫,把自己的資金配置做有效的應用?
最大的原因,保險小鍵解想就在於,保險觀念的經濟配置跟保險商品的組合。

保險規念的經濟配置

多數人的觀念,受制於許多因素影響,新入為主都把保險當作是儲蓄的一部分,想無論如何怎樣,都要想法子把保費賺回來,或是有一個確定的優勢所在,而保險公司也針對此,開發出不同的招式應對,像是存錢送保險,沒有疾病也能有壽險保障,把單一商品,附加了許多不同的功能在裡面,保費就一直往上調,但是在保險公司的風險精算下,危險發生率可能增加10%,但可收的保費就能增加到50%以上,當然是一門好生意。
如果,把保險當作是一種消耗品,定期的護身符,許多事情都變得容易起來,每年只要付出年收入的兩成內當保護費,不用擔心一個月20萬的醫療費,有甚麼意外,能有300萬以上的意外保障,天妒英才早走,也能留著200萬給家人,許多的未來都變得可以規劃。
單純把保險當作保險來看,每年可以把降低的保費,拿去做長期配置,推薦老巴介紹的指數型基金,等到退休時,不會滿手保險,想要多領點,還得去醫院排隊領錢,錢全部都在投資市場裡增值,可以過得有尊嚴。
人的收入增長有限,而保費相對支出也是有限,在有限的資源限制下,如何做有效率的分配,這是經濟學的原理。與其想要找到最好的保險商品,不如讓自的資金可靈活運用起來,在人生財富累積過程中,用最小的錢,去轉嫁承擔不起的風險,剩下的預算,拿去做長期指數型基金投資,這是保險小鍵解建議的行為。


保險商品的組合

保險公司那麼多,又分壽險公司十多家,產險公司十多家,兩方不同著陣營,卻又有一些保險商品重複,又該如何挑選?
先理清一點,什麼是人生不可承受的風險?連續住院一周,要三萬的醫療費,因工作受傷,要休息一個月,怕退休沒錢,所以買十年期利率不到2.5%的儲蓄險。
上面這些都只是小風險,許多人卻為了這些小事,加上儲蓄的舊思維影響,去買了終身的系列,原來3000元可以解決的問題,卻用了15000去填平它。
解決問題的答案往往藏在一層又一層的迷霧中,要找到解答,先要把問題的核心一層層解析。

什麼是人生的大風險?
Q:龐大的醫療費用,什麼情形下,一個月要花到20萬,可能是癌症,也可能是ㄧ些重大疾病,這些都是可能治療的。
A:定期醫療收據的住院費用額度就能解決,再搭配重大疾病險一次給付,彌補前期可能不夠的其他支出。
Q:什麼情形下,人活者,沒有工作收入,還要每個月支出?
A:因意外傷殘,或是某些疾病必要的截肢,人還是活者,但是身體方面大多無法從事原本的工作,死亡並不可怕,可怕是半活者,還要增加支出。如果是意外造成的,這可以靠足額的意外險轉嫁,視殘廢等級理賠。若是疾病造成,先設想每個月大約平均要三萬元的支出,視各家不同的殘扶險,幫自己規劃一張活著的保單。
Q:人不得不早走,老婆還貌美,小孩還在讀書,將來的錢不知道怎麼辦?
A:人走的那一刻,保險公司會依據你所承保的壽險額度去理賠,而不是管你買的是終身還是定期的,目前市場上,100萬終身壽險保費約是定期的四倍左右。
Q:擔心退休沒錢,所以買一張十年期年繳20萬的儲蓄險?
A:保險公司的儲蓄險約落在2.5%以下,10年過後變成260萬,一年給你接近3萬的利息又能做什麼?中間不能中止,另一方面意思是說,你要保佑自己這十年收入不能中斷,或是不能發生其他重大的災情,要堅持繳滿十年才有。
而十年的時間,改用指數型基金投資,選擇美國S&P500,台灣0050,跟上證指數,以過去定期定額來說,年複利約可達到6%-8%,每月買一次就可以,操作方法請參考【五線譜投資法】,中間有發生過幾次的金融風暴,跟股災,但長期來看,還是大大擊斃保險公司的儲蓄險。若是有實力年繳一百萬以上,出於資產配置的考量,可以分配一點到儲蓄險上面。


回到主題,如果一般人都能知道自己的最大風險在哪,了解到不同的保險商品組合好處在哪,也會自己打保險公司0800跟送理賠契變,真正遇到那15%界線不明的理賠糾紛,也願意花一筆錢去找專業的保險經紀人做諮詢服務,畢竟一個人的理賠專業度也無法在事前得知,那為何不做自己的保險業務員,為自己的將來負責,也對著起自己辛苦賺錢的工作收入,之後在本網站也陸續有許多相關文章可以讓你自己進修,另在,保險小鍵解本人在高雄也有推出一年100的名額,讓你在一小時搞懂【怎麼用最小的保費,規劃最大的風險】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