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立群談股市心理學
初次認識作者王力群,是正想要找有關操作系統的書,找到他一本有關機械是操盤法,看了之後,覺得講得滿有內容,但許多事情沒人引導,無法瞭解比較精通,又再陸續找他的一些相關著作。
股市交易,分為「基本面分析」跟「技術操作」,投資跟交易的分水嶺,這本書比較偏向於交易方面。交易又可分為交易系統、交易心理、資金控管,這三大支柱,缺一不可,系統未經過驗證,無法了解過去的期望值如何,如果連過去都無法戰勝,又如何能挑戰未來?看對了方向,卻又因其他雜訊,無法把手中的部位抱牢,本來想做短線交易,結果因虧損,硬是把他想成長單交易,饋損的部位一直放大。每筆交易不可冒超過總資金的3%風險,每個月的虧損要控制在6%之內,是要想盡方法在市場內存活下去。
歷史驗證跟交易日記
市場上有許多老師在教技術分析,能在股市打滾那麼久,多半都有自己的兩三套操作技統,因應不同的行情,之前上過朱家泓、李澤成、麥克連跟高雄赤馬的課,他們就是如此,要如何驗證一個老師是否真的有料,就是把他們教的那一套,選股的邏輯,交易的紀律,拿到股市中找歷史驗證。
驗證的功夫,大多要檢驗過去三年的紀錄,從如何進去候選名單,進場點,停損停利紀律,資金控管,期望值等等,筆者也曾這樣做過,但當初學是一回事,做又是另外一回事,前後沒連貫,造成紀律上認知錯誤。
從過去中驗證,一檔股票,大約三年,大概花個半小時就能完成,但有時會陷入生存者的偏誤,找到的股票,都是已經確定會獲利的,當然是怎麼操作, 是賺大虧小。
比較正確的做法,起碼要找到樣本書100以上,不管是已知獲利的股票,還是虧損的,都一起拿來做歷史驗證,要算一下盈虧比,如何進出點,跟原始資金的變化,有正的期望值,才是一套正確的操作系統。市場上有些老師在教導,像是當沖,技術分析指標,兩三天的課程,就開價五六萬,或是十多萬的都大有人,聽他們在上課時,都在誇說找到甚麼投資的聖杯,把單一指標玩到出神入化,用歷史來說故事,獲利高的嚇人,等到自己真正進場時,卻又發現是天地之別,敗因就出在他們挑選的都是已知確定能驗證他們操作的系統,但不見得能相容其他條件下的選股,那樣對投資功力無法有所精進。
驗證歷史,只需要三十分,但進場交易,卻可能是三個月的時間,中間你的想法會變來變去,受新聞或氣氛影響,過早或過晚停利停損,這是人的慣性
所導致,這時候你需要做的是自己的交易日記,誠實面對自己的不足之處,為何買進的理由,要觀察的指標有哪些,出場點是否有選交易的方向一致,出場後,後續股票的發展又如何,中間是否有出現哪些變化,指標的重要關聯性又如何,這些都要一一記錄在交易日記上。
最好是能先模擬個三個月,不要過早把自己的本金放到市場上決勝負,習跟做到中間有一段距離,付出的學費,是為了掌握一門技術,前提是這個老師的系統,能在這市場存活,但多數人的敗筆在付出那麼多學費,當然想把學費趕快賺回來,而沒去思考這條路,這條路是否一開始就錯了,方向錯了,又怎麼能夠走到終點?
人的認知是反反覆覆的,金融交易卻是最違反人性的一種活動,大多數人都被投資豐碩的報酬率給誘惑,像是XX年賺進一億,我靠十萬翻身等等,這些都是你已經在市場中歷經過多空交戰,從中獲得一些自己能做得到的交易系統,才能有的成就,短時間,老師能教授給你的,是他自己獲利的成果,而獲利的工具,要考量每個人的屬性自己去調整
股市交易,分為「基本面分析」跟「技術操作」,投資跟交易的分水嶺,這本書比較偏向於交易方面。交易又可分為交易系統、交易心理、資金控管,這三大支柱,缺一不可,系統未經過驗證,無法了解過去的期望值如何,如果連過去都無法戰勝,又如何能挑戰未來?看對了方向,卻又因其他雜訊,無法把手中的部位抱牢,本來想做短線交易,結果因虧損,硬是把他想成長單交易,饋損的部位一直放大。每筆交易不可冒超過總資金的3%風險,每個月的虧損要控制在6%之內,是要想盡方法在市場內存活下去。
歷史驗證跟交易日記
市場上有許多老師在教技術分析,能在股市打滾那麼久,多半都有自己的兩三套操作技統,因應不同的行情,之前上過朱家泓、李澤成、麥克連跟高雄赤馬的課,他們就是如此,要如何驗證一個老師是否真的有料,就是把他們教的那一套,選股的邏輯,交易的紀律,拿到股市中找歷史驗證。
驗證的功夫,大多要檢驗過去三年的紀錄,從如何進去候選名單,進場點,停損停利紀律,資金控管,期望值等等,筆者也曾這樣做過,但當初學是一回事,做又是另外一回事,前後沒連貫,造成紀律上認知錯誤。
從過去中驗證,一檔股票,大約三年,大概花個半小時就能完成,但有時會陷入生存者的偏誤,找到的股票,都是已經確定會獲利的,當然是怎麼操作, 是賺大虧小。
比較正確的做法,起碼要找到樣本書100以上,不管是已知獲利的股票,還是虧損的,都一起拿來做歷史驗證,要算一下盈虧比,如何進出點,跟原始資金的變化,有正的期望值,才是一套正確的操作系統。市場上有些老師在教導,像是當沖,技術分析指標,兩三天的課程,就開價五六萬,或是十多萬的都大有人,聽他們在上課時,都在誇說找到甚麼投資的聖杯,把單一指標玩到出神入化,用歷史來說故事,獲利高的嚇人,等到自己真正進場時,卻又發現是天地之別,敗因就出在他們挑選的都是已知確定能驗證他們操作的系統,但不見得能相容其他條件下的選股,那樣對投資功力無法有所精進。
驗證歷史,只需要三十分,但進場交易,卻可能是三個月的時間,中間你的想法會變來變去,受新聞或氣氛影響,過早或過晚停利停損,這是人的慣性
所導致,這時候你需要做的是自己的交易日記,誠實面對自己的不足之處,為何買進的理由,要觀察的指標有哪些,出場點是否有選交易的方向一致,出場後,後續股票的發展又如何,中間是否有出現哪些變化,指標的重要關聯性又如何,這些都要一一記錄在交易日記上。
最好是能先模擬個三個月,不要過早把自己的本金放到市場上決勝負,習跟做到中間有一段距離,付出的學費,是為了掌握一門技術,前提是這個老師的系統,能在這市場存活,但多數人的敗筆在付出那麼多學費,當然想把學費趕快賺回來,而沒去思考這條路,這條路是否一開始就錯了,方向錯了,又怎麼能夠走到終點?
人的認知是反反覆覆的,金融交易卻是最違反人性的一種活動,大多數人都被投資豐碩的報酬率給誘惑,像是XX年賺進一億,我靠十萬翻身等等,這些都是你已經在市場中歷經過多空交戰,從中獲得一些自己能做得到的交易系統,才能有的成就,短時間,老師能教授給你的,是他自己獲利的成果,而獲利的工具,要考量每個人的屬性自己去調整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