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陽保經的學長



週一早上,因朋友的一件醫療險體檢件,進辦公室大樓一趟,順路跟曾在大太陽保經幹過副總的學長聊天,聊到最近保障型醫療險的困難度,體況有問題就需要體檢,風險高的還要加費,要補不全的部分,還得把之前的保單做一個整理,才能看清楚風險缺口在哪?業界的風氣,好像都在鼓吹儲蓄型商品。

在學長的辦公室中,後來他自認是幸運成分佔多,對茶葉有興趣,又在某C美式商場上架,銷量都有穩定成長。兩個人沿著長條矮桌邊上,學長一如往常,泡著老人茶聊天。

學長:「那時候會離開大太陽保經,就是因為單位內都在鼓勵業務員們去賣儲蓄險,主管績效沒出現,上級就時常找你談薪,我自己算一算,利息只比銀行定存高點,但一放就要放那麼多年,沒比較划算。」

筆者:『我算過後,是有比銀行好點,但是時間太長,又不能中斷,相對來說,每年都是要準備那麼一筆錢在那邊,中間還不能出槌。』

「我就是這樣不爽才離開那邊的,這些東西我們都懂,現在上面的人,叫我們去騙朋友,三不五時又把我們集中起來上課,說演練話術,還是找出商品的賣點。
現在你這年紀要做保險的不好幹,好賺的都被我這一輩的人賺走,學弟最近在忙什麼?」

『我也沒什麼在走個人行銷,把重點放在引導朋友自己規劃自己的保險,其他的預算就能放在退休規劃上,免得有一天,退休後,想要領錢還得去住院才有錢,一堆錢都放在保險公司,要憑醫療收據跟診斷證明才能去提錢。』

「這樣你要賺什麼啊?」

『資訊型商品!教朋友怎樣買保險,跟過去比,每年省下兩成以上的保費,保障更高,把儲蓄險的部分,拿去做指數型基金的規劃,像是買台灣0050S&P500指數型ETF,十年平均下來也有接近年複利6%以上,又不用擔心股災還是買了短進短出有虧錢,跟台灣美國一起共生存。

保險的理賠部分,就事先做好檢查表,讓朋友自己就可以申請理賠。』

「這樣都沒什麼在做服務,又沒什麼優惠,朋友不會有話說嗎?」

『照公司規定來講,我可以輔導他考照,讓他佣金自己賺,反正保險證照也滿好過的,我看過一本書叫師傅,他精華的一句,重新用別的話解讀現在的行業,我把可以賺的部分分為服務費跟規劃費,保險規劃一開始做得好,後面也沒什麼需要服務,偏偏服務又是佔去業務員最大的成本,今天兩方各退一步,把客戶當朋友,把保險業的經驗當作槓桿,讓朋友可以獲得利益最大化,兩方都能滿足不好嗎?

另一方面,我也有跟人合作,要做一個財經方面的會員網站,裡面有放一些如何DIY規劃退休金的資訊,教人如何找出好公司,用程式把這些可以收費的內容當作資訊型商品,收取月費,當付出的遠小於可獲得的,買賣就成立。』

學長約思考了約半分,順手又喝了一口茶,才看著筆者說,
『果然還是年輕人比較有想法,我這一輩的保險業務都只會賣關係,找信任,難怪老是被瞧不起,說是沒什麼專業,都只靠嘴巴賺錢。』

「學長,別這樣講,是無形的信任,太複雜了,又沒人保證最後結果是好的,如此這樣,不如把所有的一切攤開來,把客戶當朋友看待,有利益大家一起互惠,小弟好好搞自己的專業,這樣不是更好。」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