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資老師的起點

在低薪的時代,上班打卡制,下班責任制,是普遍上班族的生態,
筆者從一開始存了第一桶金後,在尋找投資管道時,第一幅入腦海內的就是『股票』,這是被大眾所熟悉,卻很少有人可以收取獲利果實的管道。
在踏上股票學習之路前,有先去請教幾個有在投資股票的朋友,「公司都是選有認識的朋友在那上班的。」,「手上的股票都買低高賣,賺點加菜金。」,「聽電視上的節目,投顧老師介紹的。」,聽完這些話,心中自然浮現一句對白『這不就是散戶的標準寫照』。
其中有兩個在股票上小有獲利的朋友A跟C,一個A是專程跑去台北上某一個投顧老師的課程,再回來股市上實戰,一邊進修一邊跟老師討論,但由於老師有在招收會員的,就是那種會簡訊每週通知進出點,來來回回操做,屬於比較短線在操做的。另一個C本身是電子產業的業務,有認識很多產業內的管理階層,再加上自身陸陸續續有在研究技術分析,在股海中也有翻過兩次船,從失敗中有獲取到許多的經驗值。
上面這兩種時間上的安排,我學不來,無法每天盯盤,或是透過“良好的交友圈”,領先別人一步的資訊管道,但是起碼知道成功獲利的一角是長怎樣的。
依據科學的學習方法,想要獲取一個新的技能,要有系統地去學習,向某一個有成功經驗的人士取經,不然就是自己在黑暗中摸索,總結過去成功或失敗的經驗。學習是重點,但要如何學習,更是關鍵的重點,好的老師可以讓你少走許多趟奈何橋。
股票老師方面,我首先是先搜尋網路上的評價,再來找有出書的老師做參考,另外是時間上的安排,是上課期間長短,跟交通距離遠近做比較。筆者有親自去上過老師的課,有理財週刊的技術分析講師朱家泓,他有初階跟中高階課程,兩種個要上三天的課;救國團的王牌講師李澤澄,他的課多在台北開,一週一堂,從無到有教你整體投資觀念,每週一次,是為了邊學邊做,可以一邊上課,一邊自我練習看看;小散戶這樣追籌碼賺一億的麥克連,他主要是從籌碼面出發,從公開資訊看三大法人的動向,另外每天要整理外資跟法人的買賣超,再從中根據技術分析去操作,需要有一點底子的技術分析功力,才能跟上他的進度,麥克連的課程有兩種,期權操作半天跟籌碼面選股一天半。
老師有很多種,筆者希望藉由分享自己的投資學習過程中,能讓對未來有藍圖的人,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之道,先評估一下自己的投資水準,再視狀況去付學費跟老師學習,朱家泓跟麥克連的課,2014到2016間,一期都約接近一萬一天的課,李澤澄的技術分析課程一週一個晚上兩小時半,約18堂課為一期,也約三萬多元,之後複習會有舊生優惠,滿多學生都上超過三次以上,因李澤澄的課都會不定期更新,盡量帶學生走過多空的循環。
臉書上,還有其他地方也都有很多老師的課程,筆者都沒有去上過,像是晴X商學院,號稱雷中之王,還是VI$精0價值投資實戰的課程,大多主推素人也能從零開始學習,短時期內百倍獲利,或是2017年之前很流行的選擇權包租公術,大多要三萬起跳,有些更離譜的,號稱傳授之後會折壽的要命投資大師,收到十多萬的學費。這些在筆者的眼中,都是屬於知識資本的資訊落差財,你只要自己先上過筆者所說的幾位老師課後,還是去救國團上一些基礎的理財知識課,加上你自己去多看幾本相關的投資書,你會發現技術分析的課程大同小異,因為公式大家用的都是同一套,只不過每個人的解讀不一樣,時間架構也不太相同。
筆者上過的朱家泓、李澤澄、麥克連方面的課程簡介,之後會陸續整理成文章,讓讀者們參考,網路上有哪些地雷,還是一些評價,在筆者的能力範圍內,也盡量分析一下優缺點。
留言
張貼留言